中新网重庆2月22日电 题:刘希娅代表:躬身讲台30载,不拘一格育人才
作者 梁钦卿
“希娅书记好!”21日上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双手挥舞不停,脸上笑意盈盈,热情地与一位短发女士打着招呼。
“你们一天有几节体育课呀?”女士笑问。一个女孩边举手边答道:“有两节,上午和下午各一节。”
这位短发女士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2004年,刚满30岁的刘希娅来到当时的谢家湾小学任校长。上任之初,她就开始思考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在她看来,教育不能拘泥于固定模式,要把握好他们的个性特质和发展需求。
在刘希娅的带领下,谢家湾学校探索出一条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路径。校内实行长短课结合的教学模式,长课60分钟、短课20分钟,没有上下课铃声。在课程设置上,孩子们用70%的时间完成学科课程任务,剩下30%的时间用于参加社团活动和跨学科专题活动。
课余时间,几位小学生飞快来到学校生活馆里,利用人工智能(AI)辅助学习。三年级学生吕翊弘熟练地打开DeepSeek,用语音提问“能帮我制定一份小学三年级的学习计划吗?”不到一分钟,显示屏上就给出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表。在吕翊弘一旁,两三名学生围坐一起,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科普类视频,充实课外知识。

这是谢家湾学校运用AI功能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探索。
“全校一共配备有60余台AI智能设备,覆盖阅览室、生活馆、小花园等角落。”刘希娅说,从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来看,AI素养是未来培育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如何让孩子们正确接触和使用至关重要。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刘希娅建议提升基础教育领域科学运用AI的能力。今年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十三年,准备的建议中也有涉及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内容。
“在数字化浪潮下,不能让孩子和AI绝缘。”刘希娅认为,未来的AI可能会从一个工具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水和粮食一样。如果孩子们在驾驭AI甚至在创新AI方面滞后,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体国民素质提升。
除了“AI+教育”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希娅还关注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这一话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要辩证来看,大国办教育有优势,但也要看到其他国家的长处。”她建议,中国的基础教育要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只有走出去,才能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更能对外讲好中国基础教育的优秀故事。

十多年来,刘希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把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谢家湾学校的实践,提交了关于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等上百份议案和建议。现在,以“刘希娅”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已吸纳中国十余个省市的100余位校长,认真倾听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问题的所感所想,共同破解教育改革难题。
从业30多年,刘希娅认为自己只是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追求极致、精益求精,这是我从事教育行业以来的不懈追求。”她说,好的老师只有做到不拘一格育人才,方能让每个孩子“闪闪发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