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中马两国人民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article_img

天津大学马来西亚籍学生陈劲咏(左二)与同学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

郑 喆摄

article_img

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特色消费展区,马来西亚商品琳琅满目,吸引观众购买。

张 茂摄(人民视觉)

article_img

十号胡同是吉隆坡知名的美食街,这里汇集了中马两国众多小吃。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article_img

马来西亚中小学生在马来亚大学醒狮团组织的培训课上练习舞狮。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article_img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工程制图课上,两名学生在讨论作业。

本报记者 宦 翔摄

article_img

马来西亚行政首都布特拉加亚城市一景。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常来常往、亲如一家。“我们要划好人文交流的船桨。”习近平主席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马两国人民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增进彼此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

在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近年来,在中马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马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两国“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愈益深厚。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为中马关系增添新的活力,为推动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林国璋——

“为推动建设马中命运共同体作出华侨华人贡献,期待两国友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升华”

2013年10月4日,正在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吉隆坡出席了马来西亚各界华侨华人欢迎午宴。时隔多年,这场活动的情景在时任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现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林国璋的记忆里依然历历在目。

“午宴开始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同我们合影留念。合影照片我一直珍藏着。”林国璋回忆道,“午宴现场气氛很热烈。习近平主席的致辞赢得了一阵阵掌声,我从致辞中获得许多思考和启发。”

在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华侨华人的努力,就没有中马关系今天的大好局面。”这句话让林国璋深为感动。他认为,这不仅是对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的肯定,更是鼓舞和期许,“华侨华人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的责任,我们要继续努力,推动马来西亚各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让马中关系更加紧密。”

林国璋说:“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邻居、真心相待的朋友、互利合作的伙伴。我非常赞同。马中友好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日益呈现蓬勃生机活力。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情厚谊,令马中关系切水不断,绵延不绝。”

去年,中马两国共同庆祝了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见证了两国关系的很多重要时刻,是马中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多次组织代表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推动马来西亚企业深度对接中国市场。林国璋认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马来西亚正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电动汽车、新能源等创新领域发展,期待与中方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助力马来西亚加快经济转型。

中马关系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林国璋说:“习近平主席鼓励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为中马共同发展多作贡献,为中马友好大业再立新功。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和我本人将继续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建设马中命运共同体作出华侨华人贡献,期待两国友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升华,书写更多携手共进的辉煌篇章。”

天津大学马来西亚籍留学生——

“做传递友好合作浪花的使者,让更多人看见马中合作如海洋般广阔的未来”

2024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在贺电中,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不久前收到的一封联名信,“他们立志做中马友谊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期待用所学知识服务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两国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我对此感到欣慰。”

这封信,来自天津大学的87名马来西亚籍留学生。

谈及写信的初衷,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石轩瑜说,越来越多马来西亚学生来到天津大学求学,并深深热爱上中国文化,激发了他强烈的使命感。“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交流推动者,为传播和推动马中友谊贡献力量。”过去一年,石轩瑜在中国的求学收获颇丰,不仅结识了来自不同专业的中国朋友,还通过课堂学习和参访交流等不断拓宽视野。“未来,我希望用实际行动为马中友谊注入更多力量,让两国合作之桥更加坚固。”

“得知习近平主席提到我们在信中表达的愿望时,我的内心既激动又感慨。那一刻,所有参与写信的留学生都感到荣幸和自豪,也深感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天津大学海洋技术东盟本科生专班学生林展永动情地说。

林展永2024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我理解的马中命运共同体,是两国在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在林展永看来,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体现在政府层面的战略合作中,更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与广泛交流中。林展永希望毕业后运用自身所学,为两国海洋合作贡献力量。“创新合作是两国关系最动人的浪花之一。我们愿做传递友好合作浪花的使者,让更多人看见马中合作如海洋般广阔的未来。”

就读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陈劲咏,在中国的学习收获也很大。陈劲咏很重视社会实践,在参与学校组织的“海上数字丝绸之路”主题实践时,他提出希望构建马中企业合作数据库,为两国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对接平台。这一设想来源于他在寒假回国调研时的发现,许多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希望开拓中国市场,非常期待了解更多信息。陈劲咏表示,毕业后他希望到马来西亚中资企业工作,推动中国方案和当地实际更好融合。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李健聪——

“在各自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深度对接、携手并进,将为地区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11月4日至7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工作访问。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瓦尔时表示,携手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助力实现各自发展目标,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马方代表团一员,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参加了相关活动。他说:“两国领导人围绕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访华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马中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关系发展,马中友好有着广阔前景。”

李健聪曾多次访问中国。2020年,他曾作为马来西亚代表参加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项目。“3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通过探访企业、参观科研院所等,共同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李健聪表示,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看待中国的视角更加客观、真实,还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李健聪尤其关注马中青年交流和人文对话进展。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马方深化高等教育、文化、旅游、青年、地方等交流合作,拉紧中马友好民心纽带。李健聪对此深有感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马中经贸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马来西亚与中国同属亚洲文明,历史渊源深厚、价值理念相通。双方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2023年12月,中马开始实施互免签证政策。2024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80万人次,重庆、新疆等地成为马来西亚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当前,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将马来西亚作为留学目的地,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开设马来语课程。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密切交流,有利于促进民众相互了解,建立更加长远的信任。”李健聪说。

李健聪表示,马中两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深化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倡导文明多元共生、和谐包容,践行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要破解‘四大赤字’,我们应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不同文明相通之处,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李健聪说。

“马中两国都处在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李健聪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和马来西亚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马”理念都强调增进民众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各自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深度对接、携手并进,将为地区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管克江 刘 慧 俞懿春 戴楷然)

(本报记者武少民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7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