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施维报道】7月9日晚,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重逢与初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沙龙,演奏家们为观众们献上了精彩纷呈的中国传统器乐表演。这场音乐沙龙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表演还没有开始,文化中心的表演大厅就已经坐满了观众,大家翘首期盼着表演的开始。
首先登台表演的是琵琶演奏家唐华。她身着旗袍,怀抱琵琶,面含微笑,从容地走上舞台。她先简单地向观众介绍了琵琶的起源、发展和变革,并介绍自己在表演时会使用一把由大师制作的仿明代的琵琶。
她首先为大家演奏了琵琶大师刘德海的作品《天鹅》。只见她正襟危坐,灵巧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地跳舞,一串串音符就像泉水一般流淌出来,她的演奏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慷慨激昂,让现场的观众完全沉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天鹅安详地在水中畅游的神态。
随后,她演奏了一曲欢乐的江南民间小调《龙船》。一声弦起,她用指尖舞动琴弦,以琵琶模拟锣鼓,穿插民间小曲轮番演奏的方法,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正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她的表演极具感染力,让现场的观众仿佛置身于龙舟竞渡、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中。
一曲奏毕,掌声四起,紧接着,古琴演奏家成红雨怀抱一把古琴缓缓走上舞台。古琴一亮相,立马就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当听到这把古琴已有千年的历史时,观众们更是啧啧称奇。
成红雨介绍说,中国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文人墨客眼里,“琴”也是圣贤和君子的象征。她演奏的这把古琴被取名为“忘忧”,意思是弹奏时可以让人忘记忧愁。
她为大家演奏了广陵派的古曲《归去来辞》。一曲起,技惊四座,那从指尖缓缓流淌出来的音乐犹如清幽的香气萦绕身旁,袅袅不绝,滞而不散,琴音显出悠然之意,将“归去来兮”淡泊悠闲之妙意传送到在场每位观众的耳边。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都沉浸在古琴创造出的闲适宁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中。
一曲罢,她又为大家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描绘出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境。琴声起落,浩浩汤汤,音乐也如流水一般,自由、悠远。观众们都心静凝神,认真欣赏着这天籁之音。
在演奏完两首舒缓、悠扬的名曲后,成红雨曲风一转,随即为大家演奏了一首颇活泼的曲子《酒狂》。观众听完都会心一笑,大家都听出了“酒后絮叨”、“酒中有舞“和“酒没喝够”的意味。
紧接着,由古筝演奏家蔡璟婷和琵琶演奏家唐华的合奏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更具中国式的韵味悠远诗情画意,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曲子,一下子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最后,为了表现中西音乐艺术的水乳交融,演出特别安排了合奏曲目。传统乐器的演奏家与德国钢琴演奏家海纳·格兰钦珠联璧合,联袂呈现了古琴钢琴合奏曲《良宵引》和琵琶钢琴合奏曲《琵琶语》,乐曲极尽优雅细腻,引人入胜。
整个演奏会座无虚席,每一个人都安静地欣赏着古老的中国传统音乐。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掌声不断,留恋不已,连连称赞。
一位名叫Gisela的德国人说,她非常喜欢听中国传统音乐,让人感到内心很安宁。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德国听到古琴演奏,非常好听,她非常喜欢。
来听演奏会的小朋友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欢琵琶,觉得很热闹;有的喜欢古琴,觉得演奏古琴非常有气质。家长们也表示,带小孩来听中国传统的音乐,希望他们能受到音乐的熏陶,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观众这么热烈的反应,演奏家们表示非常感动。这场音乐沙龙的组织者蔡璟婷女士表示,在表演前,也曾有过担心,但是看到有这么多观众专程赶来听音乐会,大家对这次表演又充满了信心。
蔡璟婷女士介绍说,这些演奏家都是中国乐器演奏大师,但是以前大家都相互并不熟知。蔡女士认为,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让更多在欧洲的中国人能欣赏到中国传统音乐,也为了将中国音乐更好地在欧洲推广,她把这些演奏家组织了起来,举办了这次中国传统音乐沙龙。
这次音乐沙龙的主题是“重逢与初见”,虽然是初见这些乐器,实则是重逢,让远在欧洲的中国人,能在优美动听的琴声中,重新感受来自中国的传统音乐,重新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
(编辑: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