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英媒评金融危机:亚洲不再依赖西方

【欧洲时报9月14日刘望山编译报道】英媒称,很多亚洲年轻人梦想着到西方学习和工作,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让这一“梦想”变成了“噩梦”。

金融危机众生相:西方勉强应对 东方逆势增长

BBC报道称,十年前金融危机爆发时,新加坡初级银行家Declan Ee在伦敦就职于雷曼兄弟的次级贷款部门。彼时的他,正处于通往成功的职业道路上,至少他自己这样以为。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再也没有了安全感。”他说,“当时我已经完全融入了金融行业。”Declan不过是雷曼兄弟破产后,失去饭碗的万千年轻人之一。雷曼的倒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夜之间,全球信用枯竭,就业岗位消失,银行损失数十亿美元,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混乱状态。

最终,金融危机演变为对银行业生存能力的信心危机,亚洲金融业虽未能幸免,但并没有遭受西方那样严重的打击。

东南亚资产规模最大的星展银行(DBS)难逃波及,只好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贷款和投资一笔勾销。Terence Yong Yew Tiek还记得当年形势之严峻,不过他说DBS和亚洲很多企业一样,仅在财务方面受到影响,而且迅速恢复了正常,这得益于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强大的内生力量。

他介绍说:“亚洲经济取得了广泛增长,亚洲中产阶级兴起,带动了汽车、航空、消费品、商品、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中国的存在感与日俱增,拉动了整个亚洲的需求增长。”

助推亚洲态度转变:减少对西方依赖度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亚洲企业改变了其经营策略。

危机发生后,新加坡塑料部件制造商Sunningdale Tech来自北美的客户订单数量降到了零。企业不得不降低员工薪水和高管薪酬,并缩短工作时间。同时,这次危机也给Sunningdale Tech上了重要一课: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Khoo Boo Hor对此记忆犹新:“要知道,危机发生在一个地区后,会蔓延到另一个地区。为此我们建立了商业模型,不再依赖于单一国家、单一地区、单一产品和单一顾客。”

一些人表示,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西方金融业务的质疑兴起,信任感降低。经历过两场金融危机的投资经理Hugh Young表示,金融危机改变了亚洲对西方的看法。“从这以后,亚洲开始不再依赖西方。”他说,“这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金融危机则起到了助推作用。它或许也加速了中国崛起,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比美国的角色更重要。”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亚洲不确定性犹存

亚洲之所以能相对安然无恙地渡过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是重要原因,不过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受到危机影响。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余永定指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点。

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9%,第四季度降至6.8%;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又降至6.1%。

余永定指出,中国政府“反应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不仅让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还成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生命线。

不过,有人担心中国经济负债过重。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中国金融系统过于庞大,且缺乏透明性,存在稳定性风险。

文章最后指出,过去十年,亚洲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其躲过了全球金融风暴,也让亚洲摆脱了对西方的依赖。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亚洲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编辑:秋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