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英媒:“男子气概”困住了男人?

article_img

一些人表示,男性必须持续工作,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洲时报汤林石编译报道】在职场中,有关“男性气质”的传统观念依然盛行,尽管当代社会期望男人们承担更多的家务事——与此同时工作时间也更长。在本文中,作者艾米丽·博布罗(Emily Bobrow)探究了当代社会成年男性的困境。

纳森(Nathan),曼哈顿的一名成功律师,看起来没有什么需要同情的地方。他位于中心城区的办公室很漂亮,他的西装整洁时髦。通过为娱乐界有头有脸的人们进行知识产权和合约谈判,他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年近50的纳森目前是离异状态,谈起几个青春期的孩子时,他柔情满满。几周后,他会跟现在的未婚妻结婚,他对她也非常满意。纳森向我保证,他的生活很美好,事业也蒸蒸日上。他只在谈起一件事的时候有一丝迟疑,而这件事他从未跟别人探讨过,哪怕是和最亲近的朋友,那就是:“在我生活的这个社会里,作为纽约的一名职业人士,我感觉当女人比当男人更轻松。”

这并不是说做女人很轻松,纳森马上补充道。他知道,很多女人也非常困扰,因为她们需要成为多面手,“既要拼事业又要当妈妈,而这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他的意思是,似乎很少有女人注意到,其实男人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身为男人,似乎理所当然地该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包揽家里诸如杀虫子、修东西的活儿。同时,男人还需要对伴侣的情绪及时作出反应,还要帮忙做饭、帮着照顾孩子之类的事情。”纳森的前两任女性伴侣都属于自由职业者,工作弹性大,有充分的时间陪伴孩子。纳森则必须持续工作,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过去20多年里,我就像被链条锁在办公桌前一样,”他说,“我很喜欢我的职业,但假如我重新回到20岁,能再做一次选择,我不确定自己还会不会做现在的工作。”纳森羡慕地谈起身边那些有了孩子后决定离开职场的女性朋友们。“她们这样做不会被看作失败。大家会说:‘太棒了,你决定全身心当妈妈,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但对男人来说并没有这样的选择。”

女人做家务的时间是男人的2倍,是时候改变了

纳森并非唯一有如此疑虑的男人。从1977年到2008年,在夫妻双方都工作的美国家庭中,感觉工作和家庭之间有冲突的父亲人数从35%飙升到60%。相比之下,有相同苦恼的母亲的人数则涨幅较小,从41%到47%。身陷养家泥潭的年轻男性们,常常因为没有更多时间陪孩子而陷入高压力和高抑郁状态。

由于男性——尤其是白人职业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纳森不愿意公开谈论他的这种感受。“我从来没有跟任何女性表达过这种感受,我觉得最好不要。”他说。纳森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如今,许多与性别不平等有关的话题,都会把纳森这样的男性刻画为问题的一部分。全世界的女性可能在毕业的时候都比男性拿到更高的学分,但是尚未在事业上取得跟男性相似的成就。育儿过程中,父母之间不平等的负担也是备受指责的部分。尽管富裕国家的男性花在做饭、清扫和抚养子女方面的时间已经比过去多了很多,可他们与女性的付出相比仍然相形见绌。以美国为例,女性花在照顾孩子和家务方面的时间,是男性伴侣的将近两倍。即便是决心践行男女平等的伴侣,在有了孩子之后也通常会回归各自的传统角色。一项针对美国高学历、双收入家庭的最新调研显示,新手爸爸享受的空闲时间是女性伴侣的3.5倍,而新手妈妈即便有全职工作,依然要承担大量家务事。

一直以来,女权主义者们指出,男人觉得没必要对家务事帮忙,因为他们享受了所有由婚姻和父亲角色带来的好处,而不需要付出额外劳力。“虽然这样的情形正在彻底转变,但是以男性从妻子身上获得的实际劳动力来看,婚姻对男人来说仍然很划算。”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家斯科特·科特恩(Scott Coltrane)说。科特恩发现,在控制了诸如年龄、学历等变量之后,已婚美国男性的收入水平比未婚和离异男性高许多,并且每多生一个孩子收入也会随之提高。婚姻似乎让男人在工作中更有成就,因为他们能把家务事“外包”给妻子。而对女性来说,则没有这样的“婚姻加成”。每多生一个孩子,她们的收入也随之降低。这样的家庭关系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能看到,在奥地利、德国这样的性别保守国家更常见,在瑞典这样观念更先进的国家则相对少见。这种家庭关系中的不平衡,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势如破竹的增长后,女性就业率的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放缓,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速则趋平。

为了让更多母亲能在职场中绽放光彩,越来越多的父亲需要收敛在家中的懒散行为。不过,纳森感受到的挫折感说明,这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做女孩”有很多选择,“做男孩”却只有一个选择?

女性进入男性主宰领域的速度,或许不如女权主义者们期望的那样快,但比男性进入女性主宰领域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不对称,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审视社会赋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相对价值。

大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性别”只是一种用来区分两性差异的概念,或者一种用来引导儿童行为的模板。但现实更为糟糕。我们通常会青睐那些被认为与男性相关的特质,比如能力、力量、阳刚、坚忍,然后轻视那些被认为与女性相关的特质,比如热情、温柔和怜悯。我们通常认为男性气质表现为力量和支配,女性气质表现为柔弱和从属。我们遵从男性,娇纵女性。换句话说,“性别”没有被视为不同个体所呈现的一系列特质,而是成为了一套不易察觉的阶层分化系统,通常令男性处于优势,让女性处于劣势。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女性表现出更多的“男性特质”,比男性表现出“女性特质”更具激励价值。女人若表现得像她们的男同事一样,虽然有可能因为“咄咄逼人”和“刻薄”而不受欢迎,但是这些代价能够被她们得到的更多权力和财富所抵消。然而,如果男人从事女性为主的行业或者表现出“女性特质”,往往会低人一等,收入更少,社会认可度也更低——尤其是来自其他男人的认可度。“如果男人想要‘向下走’,会被视为难以言说的危机,”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系的负责人芭芭拉·里斯曼(Barbara Risman)解释说,“这并不只是‘像女人’的问题,而是被视为‘低于男人’。因为女人本来就被视为低于男人。”

假如把“男性气质”视为一种自带特权的精英俱乐部,不难理解为什么它的成员会被严格限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资格。而“入会教育”从很小就开始了。我们教女孩们想做什么都可以,为她们擦掉眼泪。但我们教男孩们遇事要坚强,要大度,“像个男人一样”面对一切。当女孩们不玩娃娃,而对运动项目和建造类玩具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很高兴,觉得孩子这样凸显了运动天赋。但如果男孩子想把足球换成芭蕾舞裙,许多父母会感到不安。

当孩子这样长大时,男孩们会经常参加繁重费力的活动,以向同性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而女孩们则享有更广泛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来打分的话,女孩们通常在定义‘何为女性’的时候能得到更高的分数,”青少年心理学家丽莎·达穆尔(Lisa Damour)说,“你可以是个‘假小子’,这很酷。你也可以喜欢化妆,这也很酷。但男孩们在定义‘何为男性’的时候,却只有非常狭隘的选择。一旦在‘男性化’方面偏离了‘剧本’,男孩就会受到欺凌和侮辱。他们作为男性的地位既有价值,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

成年男人的苦恼:不敢休“陪产假”

如果你以为,男人在成年之后就能避免像儿时这种在学校受到的嘲笑和羞辱,不妨看看2016年的美国大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对“男子气概”的严格程度也丝毫没有减弱。对很多男人而言,职场只不过是捍卫他们“强者地位”的最新检验场。“在许多专业工作场所,都需要男人们通过持续谈判建立起一种等级秩序,”倡导女权的加州大学法学学者琼·威廉姆斯(Joan Williams)说,“如果长时间工作能够证明你的日程比别人更满,那么大部分男人都会感到有压力去这么做。”

在专业人才中,父亲在工作时长方面的苦恼程度和母亲相同,在没有足够时间陪孩子方面的忧虑往往也和母亲相同。但由于不确定其他男人会如何看待自己,他们通常不愿意利用生育福利假,也更抗拒成为“居家奶爸”。在对“千禧一代”男性的一项调查中,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莎拉·泰博(Sarah Thébaud)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大卫·S·佩杜拉(David S. Pedulla)发现,当认为其他男同事也会这么做时,男人们才更倾向于使用弹性福利(如休假)。其他关于陪产假政策的研究则发现,只有当一项福利是明确为男性设立、且其他父亲都在享用时,男人们才会去使用。例如,挪威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自己的兄弟或男性同事请了陪产假,男人们有更大的可能请假。

此外,即便是那些没有性别特征的福利政策,也被大多数男人视作“女人专属”,认为如果自己也享受了这些福利,就会受到其他同事的轻视。很多人都担心同行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年近50的蔡斯(Chase),他是一名父亲,也是芝加哥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当我看到一个身为人母的女性,知道她和丈夫都在拼命工作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会感到担心,”他说,“但是当我看到‘居家奶爸’时,我对他们的评价并不高。你可以说是我性别歧视,随便说我什么都行,但我就是觉得这样是无能的表现。这是自我放逐,是逃避,不去为成功而奋斗。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工作时间越长,收入才能越高

基本上,当母亲为了照顾孩子而减少工作时,她们的收入或许会减少,但她们仍会被视为好女人。但当父亲做了同样的事时,他们往往会被认为“不够男人”。“男性特质传统定义的消退程度,比女性特质要低,” 常青州立学院的婚姻与家庭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Stephanie Coontz)观察发现,“男人们仍然需要面对‘当个男人’的巨大压力。”而且,在职场中,这样的压力一直在上升。

埃里克是费城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企业律师,为了早日成为合伙人,他一周大约有50个小时泡在办公室里。“球门柱(比喻目标)一直在向前移动。”他叹了口气说。埃里克有房贷要还,两个孩子都上私立学校,妻子决定在家照顾孩子(她作为律师时的收入只能勉强支付保姆的费用),他承认自己感觉有些“被困住”了。“没有人告诉你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怎么解决。然后你突然发现自己踏上了日复一日工作的循环,而且只能继续下去。”在理想的世界中,他会和妻子平等分配育儿和家务事,但他的工作让这难以实现。埃里克说,最近他不得不缺席了一次家长会,因为安排了跟客户的电话沟通。“我都不去费那个精力说我的工作和家庭有冲突了,因为我知道假如我这么说,只会得到一阵怒视,或者一个白眼,就好像我是个难伺候的人。”

最近几十年里,很多职业变得越来越“费时”了。收入低的人往往一周又一周按时上下班。高收入的专业人士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经常在办公室奋战到深夜。1979年,16%的美国工薪人士每周至少工作50小时。到2014年,这个数字涨到21%。

印第安纳大学车永珠和康奈尔大学金威登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得到的酬劳最高,升职机会也最多。而在那之前,工作时间长的人更多属于低收入者。如今,情况真的反转了。2014年,一个普通全职工作男性平均每小时的收入约为26美元,而那些每周工作至少50小时的人则是33美元。

成为“顶梁柱”是作为父亲的基本准则

职场上越来越繁重的期望,加重了家庭分工里的性别差异。女人们转向非全职工作,男人们则依靠女人来照顾孩子。很多雇主也先入为主地认定,母亲们总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孩子会妨碍女人在事业上爬到更高的位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家们发现,在美国,生一个孩子会让女性的收入减少大约6%,而生两个孩子则会让收入减少15%。与之相反的是,父亲的身份能激励男人每年多工作80个小时,从而令男人的收入上涨6%。对于高学历人群来说,这样的收入增长是最明显的。虽然1965年到2000年间,男人给孩子换尿布和做家务的时间增长了一倍,但是这对职场的影响似乎不大。母亲们的工作时长经常比自己理想中更短,父亲们的工作时长则往往比理想中更长。

很多父亲感到,自己之所以必须满足老板的要求,一部分原因就是要养家糊口。成为一个家庭里的“顶梁柱”仍然被认为是作为父亲的基本准则。即便是相识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夫妻,也会发现两人间有种不言而喻的尴尬默契,那就是期望男方赚得更多。曼哈顿的心理医生肖恩·格罗佛(Sean Grover)正在写一本书,讲述人们在成为父母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指出,一些原本事业心重的女性也开始考虑安顿下来,意味着“非常传统的观点逐渐‘复活’了”。“她们承认希望有人能照顾自己,有人能供养自己。而这原本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克服的价值观。”

这样的期望正在快速变化:2013年一项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受访者同意“在婚姻中丈夫比妻子收入高会更好”,比1997年的40%有所下降。但对于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社会观念,很少有人能完全不受影响。四十出头的史蒂夫住在布鲁克林,是一个编剧。在婚姻的最初几年里,对于自己的收入只有妻子的一半,他直言“确实怪异”。“我们都是思想先进的现代人,我们希望在婚姻里财务对等,但在生活压力大的日子里她有时会说:你应该照顾我们的。”这是种不露声色的冲突,他说,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财务困难,“但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她就会打出这张牌——因为她是妻子所以不应该由她来解决问题。对男人来说就没有这样的牌。”

男人为家庭请假?同事看不起、老板出言讽刺

很多男人还担心,自己对伴侣的吸引力会与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关。32岁的罗伯特是旧金山一家数字媒体的创始人,他说,自己很羡慕那些花钱更节俭的朋友们。“如果我们更精打细算一些,可能我就不用那么拼命工作了,”他说,“但当你的未婚妻把你视为巨大的成功,视为供养家庭的人时,你很难去和她沟通这件事。”

女人们抱怨自己成为母亲后在事业上获得更低的收入、更少的升职机会和更低的威望,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很多男人也因为成为父亲后飘忽不定的职场地位而感到失意。年近四十的布莱恩是新泽西的一名电视主持人,他说,当自己决定为迎接第二个孩子的降生而请假时,“仅仅是弄清我该用哪一种休假理由,就是噩梦般的过程。因为几乎没人请过陪产假,大家不知道怎么操作。”他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可以用掉一部分病假。他觉得,应该很少有男人会请这样的假,“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会被看不起。”

布莱恩的同事们有理由这样谨慎。研究表明,当父母因为家庭原因而请假,或因为孩子而要求弹性工时,通常会面对严苛的惩罚,比如更低的长期收入、更少的升职机会,以及更低的业绩评价。虽然母亲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对父亲来说打击格外大,因为他们“破坏了传统”。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都会认为父亲请陪产假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一项对澳大利亚职业人士的调查显示,在申请弹性工时的时候,男人被拒绝的可能性是女人的2倍。一个男人回忆说,经理告诉他:“一般来说,非全职工作是我们给女人准备的。”对美国中产工作者的调查显示,公开表示自己照顾孩子的男人,经常会被同事取笑不够“爷们儿”。在德勤公司一项对1000名美国男人的调查中,1/3的人认为请陪产假会损害他们在职场中的职位。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加州,选择依法带薪休假的新手父母中,有3/4的人是女性。

40多岁的帕特里克是亚特兰大的一名广播记者。他很早就意识到,在这个行业里,不能指望老板批准他为家庭事务请假。他的妻子是妇产科医生,在医院的工作时间是“两班倒”(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所以他必须承担照顾3个孩子的责任。当他试着跟制作人解释为什么他周末无法工作时,却得到了冷漠的回应:“帕特里克,大家都有家庭,没人关心你的家庭。”很难想象一个男经理会对女职员这么说。

一些父亲私下承认,长时间的办公室工作让他们对自己在家中的角色感到不确定。“如果我总是出差,或者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深夜,每周工作6天,我的妻子会说,我一回家反而会给她带去更多压力,因为她已经有了她的固定日程,” 企业律师埃里克说,“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在家就像个客人。”

更平等的伴侣关系下,男人寿命更长

大部分女人觉得,男人之所以坚持传统的男性角色,是因为这样做会让他们受益。的确,比起在“母性道路”上磕磕绊绊地前行,在事业上节节高升会带来更多收入、更多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但这些好处是有代价的。在一项持续了15年的针对美国18至32岁已婚男女的调查中,康涅狄格大学的克里斯丁·蒙奇(Christin Munsch)发现,男人在与伴侣共同分担养家责任的时候,健康状况最好。当这些男人在财务上比妻子承担更多责任时,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幸福感都会下降。当妻子完全不工作时,男人的健康和焦虑状况都会达到最糟的程度。

更平等的婚姻,似乎也运转得更好。数据收集于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家务事上分工更平均的伴侣,比那些按传统观点“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性生活也更美满。那些尽到更多看护责任的父亲不仅对生活更满足,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更亲近,也有着更长的寿命。在对1988年至1989年有孩子的7.2万名瑞典男人的研究中,那些休了30天到60天陪产假的人,到2008年比没休产假的人死亡率低了24%。瑞典学者推断,父亲如果更多介入家庭事务,就会减少做出危险举动以证明“男子气概”的倾向。

这些数据都说明,男人和女人一样,在更平等的关系里会过得更幸福。但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平等关系。那些定义行为举止的过时观念,加上长时间工作的职场压力,似乎成为了他们的障碍。如果很多母亲长期抱怨“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难处,大家并不会觉得惊讶。但父亲面对的类似压力并不属于常见话题。的确,大部分男人不太愿意公开谈论这些事。这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与女人在这方面的困难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保持沉默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抱怨由“男性责任”带来的负担会打破不成文的“男人法则”。“这是个禁忌的话题,就像平权行动一样敏感,”年近五十的作家杰西有两个儿子,他说,“在我所在的大都市明尼阿波里斯,大家的关注焦点还是女性发展。我们不谈男人。”

但如果夫妻间希望打破文化和经济上的传统,取得更平等的伴侣关系,那么这样的对话就是必要的。“女人们希望男人对她们有更多的支持和同理心,”亚特兰大的帕特里克说,“但我希望男人获得的支持和同理心也能比现在多一点点。”

(原文来自经济学人副刊《1843》,本文作者:Emily Bobrow 译者: 汤林石, 授权发布。英文原文请见《1843》官网www.1843magazine.com)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