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英国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南航站楼,旅客办理值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洲时报网】无人机扰乱,大量航班被迫停飞——这次又是在英国。继前不久英国第二繁忙的盖特威克机场因无人机干扰造成近千航班被取消后,伦敦希斯罗机场——英国最为繁忙的航空枢纽8日再次被无人机扰乱。
中新网报道,当日,由于在希斯罗机场附近目击到无人机的报告,当天下午5时后不久,作为预防措施,机场跑道被关闭,航班暂停离境,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跑道重新开放。对此,伦敦大都会警察局长称,警方正在机场周围进行大规模搜查,以确定嫌疑人。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价格的下降,这种新奇的“玩具”逐渐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但对于民航当局来说,无人机正成为一个不小的隐患。上海上观新闻报道,英国空中碰撞调查委员会2018年发布报告称,过去几年中,英国涉及无人机的飞机事故数量急剧增加。2013年几乎没有发生相关事件,而2017年则为近100起。
2018年12月21日,一名旅客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南航站楼观看航班信息显示屏。(图片来源:新华社)
两架小小无人机 竟然惊动了军情五处
一架小小的无人机就这么“劳师动众”?且来看看前不久发生的盖特威克机场被干扰的案例。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2018年12月19日晚,盖特威克机场上空突然出现两架无人机,考虑到安全问题,机场跑道不得不关闭。圣诞将至,此刻正是英国的出行高峰,该机场第二天预计将有760个航班起飞,运输旅客达11万人。可如今,两架无人机毁了数万人的圣诞节。
为了捉住无人机背后的操控者,英国出动了警察甚至军队,连军情五处也参与调查。无人机在这期间一共被发现约50次,警方和机场称这是一起蓄意扰乱航班的事件。为何不让狙击手直接将无人机击落?考虑到击落无人机会让人们有被流弹击中的危险,盖特威克机场首席运营官克里斯·伍德洛夫(Chris Woodroofe)否决了这一方案。
当地警察一直在周边地区巡逻,试图抓住无人机的操控者。
一名警察指挥官告诉BBC,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无人机越大,操作员越远:“每次我们认为自己接近了操作人员时,无人机就会消失……当我们打算重新开放机场时,无人机再次出现,所以我绝对相信这是蓄意破坏盖特威克机场的行为。”
盖特威克机场连续3天遭到无人机干扰,直至12月21日晚,警方将两名嫌犯逮捕。
12月21日,因无人机事件受困于盖维克机场南航站楼的旅客。(图片来源:法新社)
不以为意?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隐患真不小
也许乘客对于机场被无人机干扰感到不以为意,但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台北“中央社”援引BBC报道,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无人机与民航客机相撞会有什么后果。许多机构都做了相关研究,模拟不同情况下无人机与客机相撞的后果,但每个测验得出的结论似乎都不同。
美国戴顿大学(University of Dayton)模拟一公斤重的无人机与一架以每小时383公里飞行的民航机相撞,结果显示客机严重受损。
另一个由美国航空安全研究公司ASSURE与美国航空安全管理局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航机与无人机相撞造成的损害可能会比与雀鸟相撞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且无人机的电池在相撞后可能会卡在客机机身内,引致火警。
多个机构的测试都显示,无人机的确会对客机造成严重破坏。
伦敦帝国学院机械工程学讲师瓦伊迪安纳森(Ravi Vaidyanathan)认为,无人机对大型客机构成的破坏并不大,但这个威胁不容忽视。他指出,无人机可以被吸进客机的引擎,重量超过两公斤的无人机可以打穿某些客机型号驾驶舱的玻璃。
航空交通安全公司Quantum Aviation的主席兰尼(Martin Lanni)说,无人机看上去十分脆弱,但它的电池十分坚硬。“相比鸟雀,如果无人机穿透飞机的引擎或机身,带来的潜在危险更高。”
无人机。(图片来源:中新社)
各国如何应对?用老鹰抓可还行......
在盖特威克机场事件后,英国内政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国务大臣华勒斯(Ben Wallace)表示,政府如今可在全国部署侦测无人机的系统,但他警告:“由于无人机大量扩散,加以要在民间环境部署军事反制措施很困难,意味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
盖特威克机场发生的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对“反无人机”技术的强烈需求。
但就目前看来,各国在对无人机非法入侵的界定、管控和应对上仍缺乏统一且有效的机制和举措。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首先,不同国家对于无人机的飞行限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英国规定在机场或机场区域边界1公里范围内驾驶无人机即为违法行为。在美国,所有无人机都需在无人机网站“UAV Coach”上注册登记以获得“驾照”,无人机驾驶则需要提前告知空中交通管控机构,且只能在机场附近8公里范围内进行操作。在加拿大,无人机不可在任何机场、水上飞机或飞机可起降及着陆的5.6公里范围内飞行。在德国,使用无人机也要许可证,飞行限制是机场1.5公里以外。
其次,一旦发生无人机非法入侵和突发事件,各国的应对措施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比较常见的是通过雷达、摄像镜头和无线电波感测器,来检测、定位、再干扰无人机和操作者之间的通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家名为“Quantum Aviation”的企业就为奥运会安保提供了类似技术。
还有的国家使用“枪支”和火箭炮击落无人机。这种方式最直接,但正如盖特威克机场警方所顾虑的,存在流弹的危险。不过,一些企业已经生产出手持或肩挂式的特制“枪支”,可以发射火网,从而捕获无人机并避免从高空跌落翻滚时产生的碎片。英国一家工程公司还研发了一种火箭炮,可在一定范围内向无人机精准发射捕网和降落伞,这套装置系统已被应用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安全部门及政府机构。今年2月平昌冬奥会上,也使用了类似的发射网拦截和空中摧毁技术。
此外,也有一些国家使用激光击落无人机。美国波音公司通过红外镜头可在低能见度下探测无人机位置,定位数秒后,可通过激光击落。今年初,中国也展出了一种名为“沉默猎手”的激光枪,可帮助警方高精度拦截无人机及其他小型飞行目标。
相比于以上这些高科技,最奇特的方式大概是使用老鹰。荷兰警方在经过特殊训练的老鹰爪子上绑上螺旋桨,让老鹰把无人机当作猎物来攻击。不过,荷兰是目前唯一使用这种低科技含量方法的国家。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