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期待更多华人科学家来英

article_img

左起:保罗·纳斯、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马丁·里斯。(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有欧洲时报记者陈述 摄)

【欧洲时报记者陈述报道】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现任皇家学会会长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表示,脱欧对于英国科学界最大的影响在于长期声誉。他认为,如果政府采取更加灵活方便的签证系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来到英国。

拉马克里希南在皇家学会“无协议脱欧对科学不利”记者简报会上提到上述观点。同时出席的还有皇家学会两位前任主席:理论天文学家马丁·里斯200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任现首席执行官及主席保罗·纳斯。

皇家学会在记者会简报中表示,脱欧对于英国科学界在人才引进、科研经费参与更大范围科研网络等方面将造成负面影响。

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之中,有1/6的科研人员来自欧盟,在排名靠前的机构当中比例更高。

article_img

会议现场。

拉马克里希南警告说,如果英国使用目前对待国际科研人员的方式对待欧盟科研人员,将会非常“有害”。他表示自己19年前来到英国时,只需要填写两页纸的文件,一周内得到批复,使用邮寄的方式就能够申请长期居留权,但目前对于欧盟外科研人员的壁垒非常高。

纳斯形容英国的移民政策非常落后,他所在的机构每年需要50-100万英镑的成本帮助国际科研人员来到英国展开研究。

拉马克里希南也表示,其他机构未必能够像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一样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他强调,皇家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更加快速高效透明合理的移民体系,而建议都不会损害政府对于移民的控制权。

对于移民的控制权是英国选择脱欧的重要原因。

而据保罗·纳斯介绍,相对于对欧盟预算的贡献,英国每年从欧盟得到的科研经费要高得多,“在两者之间有5亿英镑的差额,脱欧之后这笔钱应该从哪里来?”

他指责主导脱欧的政客“语言很廉价,但经费很昂贵”,并表示“除非看到他们能够正面回答如何填补这一空缺,我不会严肃看待他们有关于重视英国科研的言论。”

他形容,无协议脱欧非常“可怕”,财政部提出的方案是“坏方案”,而不脱欧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脱欧之后在欧洲范围内的科研合作,拉马克里希南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科研更加国际化,且欧洲各国主要科研机构均已发声希望英国留在欧盟科研体系之内。他同时也期待在双方进一步谈判中,科研的重要性不会被降级,不要破坏过去40年积累的科研合作成果。

纳斯则对此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欧洲科学界同样面临来自欧盟委员会的压力,而欧盟主导脱欧谈判的官员们的言论对于达成协议没有帮助。

作为涉及安全的伽利略项目在脱欧之后的命运如何,里斯表示英国对于这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双方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项目,妥善处理脱欧之后的合作安排。

中国科学家在英影响力会继续增强

拉马克里希南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对于科技和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迅速,来自中国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不断增多,重要得是他们体现出了更高的科学水平。“中国科学家目前是英国国际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他们的影响力只会继续增强。”

对于中美贸易战正在进行、美国不断收紧移民政策和脱欧的大背景下,是否会期待更多的中国科学家选择来到英国,他认为,皇家学会一直在努力推动英国政府采用针对科研人员更加灵活的签证系统,如果学会倡导的方案在脱欧后能够实现,那么在过往选择前往美国的科学家可能会更倾向于来到英国。

而当被问及脱欧会对英国科学界产生哪些正面影响时,拉马克里希南说,英国对于新科技的使用一直保持着合理的态度,脱欧之后英国能够在新兴科技规管方面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姿态。

(编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