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严防学历通胀 英国大学或将分金银铜榜

【欧洲时报】随着获得一等学位的毕业生数量“扶摇直上”,以优质教育著称的英国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泛起了重重担忧,为了捍卫学位的价值,英国将采取分级的方式打击“学历通胀”。

近年来,获得一等学位的毕业生数量增长迅速,部长们担心会削弱最高学历的价值。根据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超过四分之一(26%)的毕业生获得一等学位,这个“史无前例”的数字让教育部门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顶级优秀学位”激增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英国学位价值大幅下降。为了保护学位的价值,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采取新措施打击英国大学的“学历通胀”。

历史新高“一等学位”占总数的26%

综合中国侨网、凤凰欧洲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英政府部门——高等教育统计局公布了一组“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目前拿到“一等学位”的英国大学生史无前例地占到总人数的26%,相比十几年前,这一比例上升了惊人的400%。

所谓“一等学位”,是指在英国的大学生毕业学位一般根据成绩分为三种或四种,取决于本科还是研究生。

正因为有了等级分明的学位划分,才让英国大学教育能长期保持着世界顶级标准。同时,这也是英国大学给人一种“宽进严出”印象的原因。

在新引入的一项教学评定(TEF)中,等级通胀将成为评定大学的标准之一。TEF通过评估教学和大学生活,包括学生实践、教学质量以及课程难度,将大学评为金、银或铜。

大学部长山姆·吉马说,他希望新的标准可以防止获得高等学位的人数过多。因为学位价值受到等级通胀的威胁,对学生、雇主和大学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新措施将着眼于防止高等学位泛滥以保护我们全球公认的高等教育体系”,吉马补充说。

首个“金银铜”榜涵盖231所高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诺丁汉等59所学校被列入金榜,其他116所高校和56高校分别进入银榜和铜榜。

经费减少倒逼大学“自降身份”

在90年代,只有8%的大学生可以获得“一等学位”,这些学霸往往可以凭借这份“学霸”证明,在之后无论是继续申请硕士或博士以及找工作时,相比其他人有更大的优势。

自1998年之后,因英国大学从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得到的经费越来越少,不得已开始引入了学费机制,也倒逼各个大学想法设法尽可能多地吸引到需要交学费的海外学生。于是,很多英国大学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刺激办法,包括一定程度地降低录取标准、开设热门专业等措施。

由于很多英国大学享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如“降低录取标准”这种做法,常常被他们认为“非常自降身份”。因此,从2000年开始,英国大学开始从内部进行“难度降级”,有意无意地逐年提升“优等生”比例。到2012年,这一比例,获得一等学位的学生数量占比,已经从8%上涨到了18%,当时就有人质疑过“英国学位降级”、“分数水分多”。

但是,随着更多英国大学打“国际化”这张牌,通过扩建、新设专业等手段,使得国际留学生数量年年创下历史新高,直到今年的历史新高:26%。对这种现象,英媒用经济术语作解释:“学位通胀”。

拒绝饮鸩止渴将冲击整个英国大学体系

有分析认为,一所大学有近50%的“超级学霸”,这一“看着就很梦幻的”数据足以让整个英国大学教育体系蒙羞,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会吸引更多国际留学生,但这顶多是饮鸩止渴,功利的教育体系早晚会崩塌。

因此,官方才痛下决心,要对英国大学教育体系,做出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根据每所大学的“学位通胀”程度授予大学金、银、铜三种等级,如果有英国大学被官方发现授予过多的一等学位,将被处罚。

有分析称,这一“官宣”将对目前整个英国大学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很可能造成大学生毕业成绩大面积被“降级”。

不过,这种做法却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正确选择,只有提升教学水平,才是吸引到更多国际学生的“正确方式”,也只有这样,“英国老牌教育强国”这块金招牌才能真正保住。

(编辑: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