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培育一项产业,或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轻工产业是温州特色,也是优势产业。眼镜产业作为轻工产业中一项目前体量并不大的产业,在温州有着深 厚的技术、人才积累。如今,市场需求旺盛,眼镜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为记录企业、行业、政府合力助推这一产业发展的努力,并引导社会各界思考这一产业的前 进方向,温州日报以上下篇之形式特推出“展望瓯海眼镜质变之问”这一报道。
有人说,你在欧美高高兴兴买了几副国际一线品牌的眼镜回国送朋友,或许这几副眼镜就是在温州瓯海生产的。在瓯海区娄桥工业园,几平方公里范围内,集 中了5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达到45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多家。目前,瓯海眼镜的产值和数量均占温州该产业总份额近七成。
在温州鞋服等传统产业增速变慢的大背景下,瓯海眼镜产业逆势增长。近5年,眼镜规上企业的年产值增幅在20%以上。近日,瓯海区眼镜协会透露,今年上半年,瓯海规上眼镜企业产值为14.3亿元,增长21.21%;自营出口11.9亿元,增长27.13%。
尽管瓯海眼镜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出现多家上市公司,成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思考、谋划的课题。
眼镜产业从无到有
目前,国内有五大眼镜生产基地,除了浙江温州,还有广东深圳、福建厦门、江苏丹阳、江西鹰潭。
温州眼镜产业是如何从无到有的?浙江亨达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顺考在眼镜行业打拼了30多年,就是一位行业发展的见证人。
“很可能,温州第一副太阳镜就出自我之手。”近日,在亨达光学采访,年近花甲依然干劲十足的周顺考,饶有兴致地在讲述自身创业经历时说道。亨达光学企业介绍称,企业创办于1981年。周顺考说,准确地说是个人投身眼镜行业的时间,企业成立在1994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沿海的温州,先行接触了海外贸易。做机械模具的周顺考,一次偶然机会收到一笔做眼镜模具的生意。对他来说,太阳镜完全是陌生的产品。在费尽心力如期做出模具之后,对方却付不出费用。无奈,周顺考只能自己进一步做出眼镜成品,自找销路去出售。
之后,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兴起,国外品牌商选择国内制造工厂做贴牌加工。1994年,与法国客商合资的亨达光学成立。“那时候,国内几十名工人的成本,仅法国同类工厂1名工人的成本,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太明显了。”周顺考介绍道。
尽管其间遭遇法方撤资等难题,亨达光学依然步步发展壮大,厂区面积也从3.7亩增大到14亩多。如今,亨达光学年产值超过2亿元。
亨达光学的发展史是瓯海眼镜产业从无到有的一个缩影。经过30多年发展,瓯海眼镜产业现已形成一套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从业 人员近6万人,并拥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眼镜专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等称号。2016年,全区眼镜产业总产 值已超百亿元。
品质制造渐趋规模
如今,“POLO”“CK”“雷朋”“卡雷拉”“宝利来”“MaxMara”等一批国际著名眼镜品牌商,与瓯海眼镜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亨达光学,近100人的设计团队,与欧美客户进行着紧密的沟通。在外方设计团队介绍年度流行趋势和各项设想之后,亨达设计团队会依照客户要求进行 设计、开发、打样等工序环节,造出实物样品再经企业检测中心各项指标测试后交给外方考量。若外方认可才会下订单生产。“我们的主要设计师都有着丰富的行业 经验和一定的知名度。”周顺考介绍,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对贴牌订单的获取非常重要且经费投入也很大,没有ODM能力是接不到国际大牌的订单的。
时下,不仅研发能力重要,生产效率和管理模式也是企业竞争力之一。亨达光学主要生产光学镜架、老花眼镜架、太阳镜产品。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各 项工序中,好多已经被机器自动化生产代替。周顺考说,这几年,前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机器换人”,能做到自动化生产的环节会全部实现自动化。
瓯海眼镜产业另一家领军企业、温州通达光学有限公司在“机器换人”上亮点突出。通达光学董事长周爱松表示:“用机器替代人工,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的减少、能耗的减少,更是效率的提升、产值的提高。”
国际大牌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也助推了瓯海眼镜企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像亨达光学、八达光学均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等权威认证,并自建检测中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质变之问:龙头在哪儿?
应该说,以瓯海为集聚的温州眼镜产业,与本地鞋服等产业,一同起步,发展壮大。如今,温州鞋服行业涌现出了报喜鸟控股、森马服饰、奥康国际、红蜻 蜓、乔治白等多家上市企业,其中以制造起家的企业,像奥康国际、红蜻蜓目前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至30亿元。而温州眼镜行业鲜见10亿元规模的龙头企业, 原因何在?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周顺考认为,眼镜产品不像鞋子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要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才会变大;另外,本地眼镜企业多以代工业务为主,相对品牌和营销来说,业务附加值不高,让企业很难达到很大的营业收入规模。
采访中,周顺考顺手从办公桌上拿出一副板材时尚眼镜架为例,这副产品出厂价大概30元,品牌商批发给零售商可能是300元,而零售商的零售价达1000元也不奇怪。他说,很明显,品牌和连锁零售商占据了利润的大头。
周顺考表示,作为企业来说,做大做强,构建品牌和销售网络很重要,但单家企业限于资金、营销团队等制约,只能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去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据互联网财经新闻平台“界面”报道,2017年1月16日,全球最大的眼镜制造商陆逊梯卡(Luxottica Group S.p.A.)和第二大的眼镜制造商依视路(Essilor International S.A.)宣布合并,新公司命名为EssilorLuxottica,将创造出一家年营收额超过150亿欧元(约合1096亿元人民币)的行业巨无霸公 司。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国际先进企业,温州眼镜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潜力很大,但提升的方向一定要讲求实效。(实习生金柏琦亦参与此文采访)
温州日报记者 胡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