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台湾弟弟寻找温州姐姐 两岸视频连线助姐弟团圆

article_img
史毛毛(左一)、史毛妹(左二)、史毛妹丈夫(左三)、史毛毛丈夫(左四)和远在台湾的弟弟史琼安视频连线
article_img
史琼安在这篇温都报道中找到姐姐史毛妹的名字
article_img
史毛妹与弟弟史琼安视频连线

温州网讯“大姐、二姐、大姐夫、二姐夫,你们好。”

“你好,我们给你寄去的照片,有收到吗?能不能给我们看看爸爸的照片?”

……

昨天,一场跨越海峡的视频连线,将史家姐弟紧密相连。

台湾的史琼安和温州的姐姐史毛毛、史毛妹已失联20多年。几天前,他在温州都市报两年前刊登的一篇稿件中,发现史毛妹的信息,随即向温都求助,最终如愿找到温州的亲人,这才有了开头姐弟团圆的温馨一幕。

1

“父亲离温时,大姐还很小,大妈抱着她送的父亲”

丈夫去台湾,留下妻女在温州

史琼安,1959年出生于台湾花莲,目前居住在台南市。他的父亲叫史竹青,安徽桐城人,是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学员。

1949年,史竹青随国民党军队撤退至台湾,数年后再次娶妻,后生下史琼安。在离开大陆前,史竹青曾在温州居住生活,并娶妻生女。

“父亲离开大陆时,大姐史毛毛还很小,大妈(史家姐妹的母亲)抱着姐姐送的父亲,那时二姐史毛妹还在大妈肚子里。”史琼安说,这些情节是后来与两位姐姐通信后才得知的。

1971年,史竹青离世。“父亲一直挂念着大陆的亲人,找到两个女儿,是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史琼安说。

2

“我们是多么想见见你们,千言万语想向你们倾诉”

姐弟曾通书信,后因故中断联系

1988年6月,在一位友人帮助下,史家姐妹的一封信被捎到史琼安手中。之后史家姐弟有过两次短暂的信件通联。

“我们是多么想见见你们,千言万语想向你们倾诉。”这是1989年4月史毛妹写给史琼安的一封信,她通过信件告诉弟弟,温州的家人对台湾亲人十分思念。信中,史毛妹还告诉弟弟,她们一家人即将在当年年底搬离现址。

但在这封信之后,双方便失去了联络。谈到个中原因,史琼安说,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怕两位姐姐笑话,所以没有很主动地联系她们,加上后来双方都搬家的缘故,就失去了联络。

史琼安也曾两度搬家,家里还曾遭遇大火,但两位姐姐的来信他依然保存完好。

3

“一家团聚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身患重病的他,渴望完成父亲遗愿

去年,史琼安被查出患了癌症,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在病痛折磨下,史琼安如今已无法行走。在治疗的这些日子里,他对远在温州失联20多年的亲人,更加地思念,迫切想要找到姐姐。

“这些日子里,我常梦见父亲,他在梦里告诉我,他想找到留在大陆的两个女儿……”史琼安哽咽着说:“中国人讲‘落叶归根’,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他在大陆的两个女儿,我希望生前可以帮父亲了却这个遗愿,希望一家人可以团聚。”

后来的日子,史琼安都在想方设法地寻找温州亲人。

4

“你们一篇报道中有我姐姐的名字,能帮我找下吗”

温都两年前一篇报道促成一桩美事

前几天,史琼安上网搜索,竟在本报2015年7月20日刊登的一篇报道中,找到了二姐史毛妹的名字。

“我在你们的一篇报道中,发现了我姐姐的名字,你们能帮我找下她吗?”于是,他立即通过微博私信,联系本报求助。

在与史琼安的沟通中,记者得知史家姐妹当年写给他的信件中有两人住址:史毛毛家住西门教场头78号,史毛妹家住府学巷36号后进。

记者找到上述两个地址,遗憾的是,西门教场头东西两侧早已被拆除,仅剩一段几十米的小巷;府学巷的老门牌36号房屋如今已改造成城南小学府学巷校区的西侧操场。

此后,记者通过温州都市报夕阳红学院找到史毛妹的电话。昨天上午,史毛妹终于接通了电话。

5

“大姐、二姐、大姐夫、二姐夫,你们好”

一场跨越海峡的视频连线,亲人落泪

昨天,记者带着史琼安提供的两封信件来到史毛毛家中,史家姐妹和她们的丈夫早已等候多时。在核对了姐妹俩曾经的住址之后,史毛妹的丈夫吴志旺戴着老花镜,仔细地辨认了两封信件,他说:“这信是我写的。”

随后,温州的四位老人拨通了史琼安的视频电话。

“大姐、二姐、大姐夫、二姐夫,你们好。”史琼安的家人将他从床上扶起身,通过镜头向大陆的四位亲人问好。

“你好,我们给你寄过去的照片你有收到吗?能不能给我们看看爸爸的照片?”史毛毛对着镜头问。

“大姐,照片在火灾中烧掉了……”史琼安有些哽咽,摘下眼镜抹了一下眼泪,随后问:“大妈,还在吗?”

“母亲在五年前走了。”史毛妹说,自1949年之后,母亲就再没有见过父亲。

6

“有生之年能见到姐姐,没留下遗憾”

姐弟团圆感恩有你,他向温都道谢

“我们从没看过父亲的样子,真的很想见见他。”史毛毛说,1949年以前,史家曾居住在九山的新园觉,父亲离温时,她才3岁,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而如今自己已73岁。

史毛妹说,听母亲说,父亲撤离时什么行李都没带,只带了一张文凭,因此在之后的十年间,母亲一直认为父亲会回温州,而且经常托人打听父亲的下落。1988年,她们与史琼安取得联系后,就写信给他。

史毛毛说,母亲还健在时,她们专门拍了一张合照寄到台湾,然而台湾方面一直没有回信,后来她们也是从友人口中得知父亲已去世的信息。

史琼安说,他收到过两位姐姐寄来的照片,这张照片在家里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他也曾给两位姐姐回过两次信,但不知是姐姐搬迁还是其他原因,他没有收到回信。

“感谢温州都市报帮助,感恩有你们。”史琼安说,虽然我们姐弟的年纪都很大了,但至少在有生之年见到了,没留下遗憾。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戴玮/文王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