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台军要玩“快艇狼群”对付解放军?拉倒吧!

台湾岛上长年不缺奇葩新闻。这不,伪“参谋本部”近期又在推动明年编列建造60艘“微型导弹突击艇”预算案,打算藉此实施“不对称战法”,用“狼群战术”让“犯台”的解放军船团蒙受不可承受的损失,以此确保台海“万安”。

article_img

根据台湾省“中科院”披露的设计方案,“微型导弹突击艇”艇长21.4米,艇宽5.4米,吃水2.4米,满载排水量45吨,最高航速35节以上。在此航速下航程至少在100海里以上。该艇既要采取当下时尚的隐身设计,又要采用游艇外形,以便战时能混踪在一大票民船当中,骗过解放军战场监控体系,尔后用艇载反舰导弹对解放军登陆船团发动突袭。根“中科院”自我吹嘘,他们设计的这款决战兵器在五级海况下可正常执行任务,七级海况下可保航行安全。

呕,偶滴神呀,看到这个设计方案,笔者几乎惊掉了下巴。因为万万没想到免煮的台湾岛上居然掌握了天项星科技,而且省防军官兵居然有末日的“太阳帝国”般慷慨赴死的豪迈气慨。

article_img

此话怎讲?五级海况下浪高2.5米至4米,7级海况下浪高6米至9米。45吨的快艇要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作战,安全航行,这不是天顶星技术还能是啥?此其一。45吨级的快艇本身雷达反射截面就小,很容易隐没在海面杂波里。再搞外形隐身设计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更何况你见过世界上哪条游艇采用隐身设计的?我倒是想开开眼,看看台湾用天顶星技术设计出来的隐身游艇到底长啥样?这种相互矛盾的设计要求集于一身,足以吸引眼球,让人在一堆民船里能一眼就认出来。

article_img

再说了,台湾岛上恐怕还真不知道啥叫“狼群战术”。二战时期邓尼茨推崇此战术,并在盟军反潜护航体系未臻完备前,曾取得过辉煌战果。但这种战术对侦察、通讯、指挥、协调的要求极高,因为潜艇自身侦测能力极为有限。细观二战期间“狼群战术”正反两方面战例,你会发现成败与否和岸基指挥协调得当与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海军在对国民党海军作战中,曾用鱼雷艇和护卫艇相结合的战术,取得过不少“小艇击败大舰”的辉煌战果。但仔细分析下,你也会发现成功的关键,仍在于岸基指挥协调。

article_img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二战前期德国海军潜艇“狼群战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是盟军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从没有试图压制或摧毁德国海军设在法国西海岸的潜艇指挥控制中心。而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漫长,国民党海军虽然在舰艇数量和质量上对解放军海军拥有压倒性优势,但却完全无力压制大陆沿海各观通站和指控中心。国民党海军办不到的事,国民党空军也办不到。这是解放军海军实施小艇群战术的一个重要前提。

这个条件,待台湾省那些尚在PPT上的“微型导弹突击艇”在未来可能需要派上用场时所根本不能奢望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大部摧毁、彻底压制岛上作战指控中心和主要反击手段,解放军登陆船团是不可能发起岸滩冲击的。这是个起码的军事常识。

article_img

区区45吨的快艇,是不可能拥有完善的侦测手段和完整作战系统的。全靠数据链从外部输入信息引导,才有可能到达发射阵位,完成射击。试问台军自己相信自己战时岸基指控导引系统还能完好保存下来吗?

那么,失去集中引导指挥的快艇,可不可以艇自为战,向解放军登陆船团大致方位发起反舰导弹盲视,待导弹导引头开机后,能抓住啥目标就打目标呢?这种战法,诺曼底登陆时德国海军残余兵力也曾实施过,结果连隔靴搔庠都算不上。更何况这实际上是绝死冲锋,和鬼子的“回天”鱼雷,“樱花”飞弹性质差不多,都是有去无回的差事。就台湾岛上那伙套身军装、气温超过32度就不出操,在泳池里练两栖“精兵”,有闲得还得给死狗披麻带孝、下跪磕头充孝子的娘炮,还是拉倒吧!指望他们发动“神风”突击,还不如让他们个个翘起兰花指,嗲声嗲气地直呼“讨厌”、“偶好怕怕”来得更实在。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