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福镇环境治理治出致富路 “生态整治+土地流转”为民谋利
今年6月,山福镇拆除了下湾村十余座存在50年之久的露天公厕,并计划建造绿化设施,予民方便。日前,记者再次探访此地,这片被群众视为“疮疤”的地块,已然建起了休闲绿化带,成为周边居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除了享受到环境红利,将土地流转给集体的村民还可从中享受到改革的实惠,环境治理治出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下湾村村口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升级,一条“休闲绿带”就“卧”在村民的家门口,全然想象不到,原本此处存在着十余座臭气熏天的露天茅厕。家门口的变化让村民欣喜不已,程娇云笑言,住在旁边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以前是臭茅坑,现在变成了小花园,面貌大变,这全靠政府和村里的干部让群众受益。你看一路走来,环境多美。” 程娇云说
言语间,她还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微信上的亲属群中,让远在外地的家人也看看家乡的变化。同样家住周边的夏建微则希望未来政府能整合更多的土地,让更多的村民能推门见绿。
该村党支部书记徐金东告诉记者,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能看见村民聚集在婆娑绿影下坐着,聊着,但为了管理原本杂乱的城镇死角,工作也曾碰到不少困难。据悉,虽改造前这些土地已几近闲置,未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考虑到群众的创收,村中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这些土地从十余户村民手中租来,并进行改造提升。
徐金东说:“以前群众想不到也意识不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宁愿将地空着也不愿拆,不愿租。我们也是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村里的年轻一辈去做长辈的思想工作,才有了如今的成效。除了下湾村,该镇前盈村、西洲村、后支村、横山村等也陆续对村中边角地带进行整合优化,见缝插针地布局绿化带或小公园。”
此外,为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机,盘活土地资源,将荒山荒地变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共同发展,该镇和平村在平等自愿、协商有偿的基础上,经多方征求村民意见,按照村集体统一规划,流转高山山地400亩,林地1440亩,计划用以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这一方式,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未来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岗位,还有助于破解部分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困局。同样有着大量闲置土地资源的平山村、岙底村也在摸索各自的环境整治路与集体致富路。 “好的环境既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也将为村庄、城镇的转型发展助力。”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山福将持续吹响整治号角,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村民铺设绿色致富路。(鹿城新闻中心 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