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善勋/文
你能想象一架波音747型客机在空中爆炸成“断头”客机的样子吗?而且这个地方还毗邻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环球航空800号航班就遭遇了如此悲剧。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环球航空800号航班是从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经停法国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飞往意大利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定期航班。1996年7月17日,这架编号N93119的波音747型客机,起飞不久后便在长岛上空爆炸,空难共造成230人遇难。
图1、涉事的环球航空涂装波音747型客机
这是恐怖袭击还是一场意外?事故的调查还引发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完全相悖的调查结果,事故的调查结果还促使美当局制定了一些新的规则。
800号航班的机长是58岁的拉夫·克沃尔基安(Ralph G. Kevorkian),副驾驶是57岁的史蒂芬·斯奈德(Steven E. Snyder)和63岁的飞行工程师理查德·坎贝尔(Richard G. Campbell)。执飞机型为波音747-131型,其于1971年7月交付环球航空公司,一共累计93303飞行小时和16869个起降周期。此次航班共搭载212名乘客和18名机组成员。
图2、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鸟瞰图
环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Airlines)创始于1925年,原名是跨大陆及西部航空。环球航空曾是航空大亨霍华德·休斯旗下产业,他是最先进型客机的激进购买者,在二战后期曾一度和泛美航空分庭抗礼。然而由于经营问题,历经三次破产,最终在2001年宣布歇业。
1996年7月17日,800号航班预计于19时起飞,但是由于一件无人认领的行李,导致起飞时间延迟了1个小时。航空业对于潜在的“行李炸弹”非常忌惮,印度航空182号航班和泛美航空103号航班都是前车之鉴。安全人员经过排查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引起误会的乘客早已登机。
图3、印度航空182号航班遭遇“炸弹行李”,在爱尔兰领空爆炸示意图
20点19分,环球航空800号航班终于滑行到22R跑道,客机很快进入爬升阶段。突然飞机机翼油箱发生爆炸,驾驶舱连带客舱的机头部分从机体上脱落,客机马上失去控制,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剩余的舱体在惯性作用下留在空中,30秒后飞机失去动力,并开始下坠,这时飞机的左翼又发生爆炸,巨大的力道将飞机撕成碎片,最终散落在大西洋的海面上。
搜救人员接到飞机失事的消息后,立刻展开了搜救行动。搜救队采用了遥控潜水器、侧向扫描声纳和激光扫描设备。
图4、环球航空800号航班客机爆炸瞬间
遗憾的是,无人幸免于难。
空难的悲惨也震惊了美国上下,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由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空难调查工作。
调查组需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当时有很多747型客机在役,如果是潜在的故障没有排除,就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故发生,这会对航空业带来重创。与此同时,FBI还展开了刑事调查,毕竟恐怖的阴云一直未散去。
图5、被打捞上来的环球航空800号航班残骸
新闻舆论的加入让事故调查更加扑朔迷离,甚至有目击者称他们看到了导弹击中了客机。这个消息让FBI的探员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小心翼翼的寻找有关恐怖主义分子的线索。
一周后,搜救员打捞上来客机的“黑匣子”,但是解析出的数据对于空难调查帮助不大。里面并未显示驾驶舱有警报声,或者有异常的声音,这意味着事故的发生非常突然。录音的结束伴随着一声巨响,戛然而止。
NTSB的调查员并未从残骸中发现有爆炸装置存在的证据,他们排除了恐怖分子的选项。
图6、拼凑出的800号航班残骸
NTSB的探员花费了更多时间寻找空难线索,散落的残骸让调查过程充满挑战,环球航空800号航班的调查让调查人员陷入了持久战。调查员将打捞上的残骸放置进长岛的一间仓库中。
调查员将客机的坠毁区域分为三个部分,最先脱离机体的是中央机翼的龙骨樑(从中央油箱一直延伸至起落架舱的部件)部分。紧接着则是驾驶舱部件,最后是剩余的机体。调查员发现上面有明显的高温影响下的挤压和起皱的样子,这个发现让空难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客机油箱的某个部分发生了爆炸。
与此同时,FBI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他们从残骸中发现了爆炸物元素,这和NTSB的调查相悖。
图7、环球航空800号航班客机残骸
物证不会撒谎,NTSB的调查员决定用残骸重建客机,将数万片的飞机残骸拼凑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探究事故的真相是NTSB的使命,这一次他们压上了自己的声誉。
NTSB的调查员需要找到三个原因:燃油易燃吗?
爆炸的力道能破坏油箱吗?
什么东西点燃了燃油?
图8、事故调查组由FBI和NTSB的探员共同组成
通常情况下,燃油在液态状态并不可燃,但是如果过热便会气化,这会混合油箱中的氧气,大为增加了可燃性。800号航班爆炸的高度约在4300米,航空煤油需要达到36摄氏度才能被点燃。
而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则提出,机翼油箱绝对不会达到燃油蒸发的温度。事发当天,肯尼迪机场的温度约为30.5摄氏度。
调查员从飞机的工程图中发现,飞机的空调组件恰巧位于中央油箱下方,这个部件在工作状态时会产生较大热量,尤其是在7月的纽约,炎热的天气大为加剧了空调的负荷。
图9、客机爆炸区域示意图
这会不会是事故的诱因?
NTSB的调查员决定按照同样的环境进行试验,他们借用一架长青航空公司的一架747-100型客机进行实验,并在油箱中安装了数十个探测器,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空调部件的温度高达177摄氏度,油箱内的温度也达到了52摄氏度,意味着他们驾驶着一架“火药桶”。这也让调查员将目标锁定了客机油箱方面。
与此同时,调查员开始研究油箱爆炸后能摧毁客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