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实力,在全球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当时全球只有美、英两国海军舰艇的总吨位,要比日本稍微高一点。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对于主力舰的规定,日本所获得的吨位是美国的六成,美国则与英国并列世界第一,日本排在世界第三。但当时日本海军中,新型舰艇的数量较多,同时还非常注重航母的发展,从1930年代初开始,日本海军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航母派就抛弃了战列舰决战的思想。
1937年,日本开始疯狂的建造航空母舰,1939年出现的祥凤、瑞凤、龙凤、大鹰、云鹰、冲鹰、集鹰、飞鹰、神鹰和海鹰等航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建造、改建,以及确定建造、改造的航母及航母预备舰达20艘之多。因此绝对是有实力挑战美国海军的。更何况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差点团灭了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这使得日本海军前期一直占据对美作战的上风地位。
然而,大规模战争的胜负,要看整个国家实力的发挥,尽管美海军一开始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但是日本最大的软肋就是在于资源紧缺、工业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导致日本海军的实力很大程度都是来自战争爆发前的积累,战时出现战损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而美国则恰恰相反,虽然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海军元气大伤,但是得益于国内发达的造船业,很快就弥补了损失,逐渐取得对日海上作战的优势地位。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力量和人力资源力量,还有大量的能源资源储备,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造”出一支全世界最强的海上和空中力量。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拥有6艘大型舰队级航母,美国则拥有7艘舰队级航母。但到了中途岛战役以后,日本损失了近一半的航母力量,而且全是主力的大型舰队级航母。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凭借其强大工业实力,先后建造了17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舰队级航母,以及124艘护航航母,再加上战前建造的,航母总数达到150多艘。
在1937年的时候,美国的工业力量对日本拥有10:1的优势,到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这个优势已经扩大到了20:1,这还是在日本工业生产猛增的结果下。在1944年,美国每天生产70辆谢尔曼中型坦克,每173天造1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每78天造1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每42天造一艘护航航母,每7天造一艘主力驱逐舰,每3天造一艘护航驱逐舰,每天造120架飞机,大多数是四发重型轰炸机。
美国海军的武器技术性能也远远超过日本,例如美国二战时期舰载机专业户最负盛名的——“格鲁曼猫系列”,这些舰载战斗机包括F4F“野猫”和F6F”地狱猫“,在空战中以损失270架的代价共击落5200架敌机,对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损失比为1比13,令日军飞行员谈“猫”色变。
美国陆军航空队使用了超过10万架战斗机,5万架轰炸机,为这些飞机配备和培训了几十万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用上万架轰炸机群的战略轰炸,将德国和日本两个世界强国炸成渣。这种海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动员能力,才是美国赢得战争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日本最后输给了美国,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