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几天前和德国朋友聊到德国基础建设中的诸多奇葩现象,笑话一条100来公里长的66号高速路,修了半个多世纪,还没能全线贯通。德国朋友感慨地说,要在中国,这样的一条路恐怕不用一年就建成了。
66号高速路西起威斯巴登,往东北至富尔达,全长约120公里,串起州府威斯巴登、金融重镇法兰克福、文化名城哈瑙及政治和宗教历史名城富尔达等几个黑森州中部主要城市。据百科介绍,66号高速实际是对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存在的莱茵-美因快速道的扩建,1954年开始部分路段的修建,1965年以“80号高速路”工程开工,1974年根据新的高速路编号系统被正式命名为“66号高速路”。时至今日,66号高速仍然在法兰克福中断。法兰克福城东661高速路边的一个巨大“天坑”,十几年如一日,每次路过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德国人在挖什么“宝藏”,这回查了百科终于解开了此结,那竟然便是66号高速的一段隧道。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曾几何时,是何等荣耀。1929年,一位名叫奥岑(RobertOtzen)的德国建筑工程师首先提出了“Autobahn”(机动车道)这一概念,灵感应该来自于“Eisenbahn”(铁道),其意是“只跑机动车的道路”,后来扩展为“至少双向各两车道且无交叉的机动车道”。这也就是目前高速公路的主要标准。1932年8月6日,当时的科隆市市长、后来的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为科隆至波恩的
555号“无交叉机动车道”剪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诞生。这个时间距离今天,正好85年。到1940年,短短7年时间,德国的高速公路总公里数,已经有3700多公里。
可以看出,德国人并不是不会修路。100来公里的路50多年修不通,这与制度民主或作风严谨恐怕已无多大关系,主要原因也许应归咎为行政的不作为。
由路想到车。路上跑的车,更承载着德国的历史辉煌。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把一辆装有发动机的三轮车注册为“奔驰专利机动车一号”,宣告了现代汽车的诞生。到现在130年,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哪个德国车牌的名头不是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又岂止只是车。车里的发动机,更能说明德国在现代科技发明史上不可逾越的地位。奔驰发明现代汽车没几年,也就是在1893年,一位名叫鲁道夫.狄塞尔(RudolfDiesel)的德国人发明了一种燃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被称为“Dieselmotor”,这种发动机烧的油被称为“Diesel”,我们把它叫做“柴油”。柴油发动机“Dieselmotor”的诞生,要比同样由德国人发明的汽油发动机(“Ottomotor”)早整整半个世纪。
偏偏就是这个柴油发动机,德国人曾经的骄傲,德国政府为了鼓励环保通过税收倾斜政策力推的产品,在诞生120多年后,惊爆丑闻。两年前,大众柴油车“尾气门”曝光,撕下了柴油车“环保”的假面具;两年中,越来越多的爆料证明,不光是大众,除了“后娘养的”欧宝(美国通用汽车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因不是德企而遭到排挤)外,德国所有举世闻名的车牌,都在车里安装了特种软件,对能耗指数和尾气排放做了手脚,而且已经做了10来年。伴随“尾气门”被曝出,德国5大车牌20年来私下协调技术、零配件供应和价格,做下了也许是史上最大的“卡特尔案”(垄断案)。不仅人类健康被当成儿戏,连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被无情践踏。
遗憾啊!100多年后,德国人创造发明的智慧,竟然沦落为偷奸耍滑欺上瞒下。
令人费解的是,“尾气门”爆发两年,除了不断有新的丑闻被揭露,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环保机构只能诉诸法院,要求在某些高污染区全面禁止通行柴油车。法官同样相信仅靠软件升级不可能让尾气排放达标,所以判定禁行令胜诉。然而,在判决公布几天之后,由联邦环保部和交通部牵头的汇聚汽车有关各路精英、却唯独没有环保和消费者利益保护人士参加的所谓德国“柴油峰会”,仍然只是做出了一个已被法院判输的决定,要求各车企对柴油车软件升级,减少尾气排放。之后一个星期,众多车企自发推出所谓“环保优惠”,柴油车以旧换新最高可优惠到一万欧元,专家却普遍认为,这一措施与环保毫无关系,无非再次借“环保”幌子,行促销手段。
有关“尾气门”上周又多了一条丑闻。下萨克森州州长韦尔两年前在就大众“尾气门”发表政府声明时,事先把声明稿发给大众,经大众审核修改,才敢公开发表。一位州长的表态,要由一个企业授意,这也许是对“尾气门”为何久拖不决的最好注解。
德国汽车和零配件制造就业总人数超过80万人,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3.13万亿欧元,其中汽车制造业4046亿欧元,占到近13%。牵一发而动全身,大选在即,投鼠忌器,在所难免。
或因利益捆绑、或因尾大难掉,也许正是政府的不作为,才是此类奇葩的滋生土壤。
(编辑:攀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