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开学!当“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在这间教室奏响……

新学期开始,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恩慧正在指导学生们排练传统南音作品《元宵十五》。

article_img

陈恩慧正在指导排练

21年前,陈恩慧考学时,唱的就是这一曲。2003年,泉州师范学院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陈恩慧就在那年毅然考进了这里。

千年古韵代代传

右边是琵琶和三弦,左边是洞箫和二弦,中间演唱者拿着拍板来演唱,陈恩慧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南音最传统的奏唱的形式,被称为“四菜一汤”。

article_img

泉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正在排练

这种“四菜一汤”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是古乐记写形制的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于是南音有着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作为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南音以泉州方言古语演唱,在闽南人聚居之地,哪怕是海角渔村、山边旮旯,也都能见到民间的南音社团,当地人爱听、爱弹、爱唱。

article_img

南音专辑

一定要让这“千年古韵”传下去!

每一个音韵都如潺潺流水,婉转悠扬,这便是南音。据说,宋元之后,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大港,而南音就成了漂洋过海勇闯天涯的闽南父老,维系乡情的重要纽带。一曲南音似一坛老酒,其中满是乡愁。

或许是现代的生活太过丰富热闹,城市里匆忙的脚步冲淡了这缕缕乡音“娓娓道来”的意蕴,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再静坐品味南音的“载道、净意、明心”。

陈恩慧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老师王珊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非常令人吃惊。 很多人不知道南音是什么,包括一些泉州本地的人,有的人写:南音?是男人唱的音乐吗?

现在谁还唱,谁还愿意听?这个问题,陈恩慧的研究生庄建君,曾经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

article_img

庄建君和陈恩慧

2009年,一个公益的南音兴趣班到小学招生;那一年,庄建君四年级;那一年,南音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庄建君回忆,初中时候自己的学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所以每一年就是一定得上一个节目,一到这个节目,所有人都全部跑去上厕所。那一刻,她触动很深。

因为学南音也能考大学,庄建君的父母才同意她一直坚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逐渐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路。

一切皆因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要让这千年古韵代代传承,传向更远的地方。

庄建君说,突然高三有一天自己搬着桌子搬到第一桌,那时候下定决心“就算我听不懂我死也要听下去”。

琵琶点弦洞箫幽,南音的一音一韵都在慢慢磨练她的性格,教会她踏踏实实地接着练、接着唱。

身边的质疑声小了,庄建君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静下来,听一曲。

article_img

庄建君正在演出

师生和鸣,二十几载时光尽在其中

2023年,以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庄建君登台参演。

婉转典雅的千年古乐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和鸣,立刻圈粉无数。童年里种下的那颗种子,早已在不经意间枝繁叶茂。

article_img

创意歌曲《百鸟归巢》

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早起晚睡地练琴,庄建君还尝试做出印有“四菜一汤”的短袖、带着南音词谱的杯子等系列文创,努力推广自己热爱的艺术。

她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想要继续深造南音,做一些结合、南音乐器上的创新尝试。说到这,她笑着说:“好像一辈子也离不开了。”

在陈恩慧院长看来,这就是学院开南音专业、坚持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收获。“学校培养的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不能只会演唱演奏,要会写论文,要会研究,要有传播的能力、推广的能力。这才是学校培养的宗旨。”

article_img

学校存放的南音相关书籍

陈恩慧表示,二十周年时曾有一个调查,学校培养300多名本硕毕业生,到底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又教了多少学生?

答案是,二十几万。

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师生们再次一起演唱起《元宵十五》。一曲南音,师生和鸣,二十几载时光,尽在其中。

堂前无需再种花,只因桃李满天下。这种古老的艺术,正因师生们携手相传,萦绕回响,绵延向无限的远方。

监制丨高岩 刘钦

编审丨吴喆华 柴华

记者丨陈庚 韩毅

音频制作丨杨琛 韩毅

摄像丨吴知益

新媒体编辑丨章宗鹏

鸣谢丨泉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