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西班牙

育儿之路上的“逃兵妈妈”们

【欧洲时报汤林石编译】在大众眼里,遗弃孩子的母亲无疑是“坏妈妈”。但一位西班牙女作家想要带着更开放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母亲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怎么会有母亲抛弃自己的孩子?”在听到或读到关于某个女人抛弃孩子的事情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这句话。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母爱是本能,只有最糟糕的母亲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西班牙作家贝戈尼娅·戈麦斯·乌尔塞斯在她的著作《遗弃者》中剖析了那些“失职”的母亲,那些育儿之路上的“逃兵”。她指出,人们普遍认为,父亲会离开孩子,但母亲永远不会——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大自然中充满了“坏母亲”和离弃孩子的母亲。海豹抛弃幼崽,杜鹃在其他鸟巢里产卵,然后飞走,诱骗别的母亲照顾幼鸟。对于数百种动物来说,吃掉自己的幼崽是常见行为。

人类母亲有时也会离开孩子。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存在,现在仍然如此,原因多种多样。戈麦斯·乌尔塞斯写道,大多数离开孩子的女性是出于纯粹的生存需要,比如去别的地方挣钱,或者逃离地缘政治灾难。还有一些女性在孩子出生后就放弃了监护权,但这样的案例相对较少。

戈麦斯·乌尔塞斯指出,大众一般可以接受为了摆脱贫困,或者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离开孩子去另一个国家谋生,但是为了逃避不幸的婚姻而离开孩子呢?“有多不幸?家庭暴力吗?”人们内心的道德检察官就会开始问话了。如果像《卡罗尔》中那样,为了自己的性取向而抛弃孩子呢?或者像英格丽·褒曼那样,抛弃女儿去另一个国家体验火山般的爱情?还是像穆丽尔·斯帕克那样,为了写作而抛弃孩子?

作者自问,为什么她对“逃兵”的故事如此着迷,对她们持谴责态度?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她难道不应该更理解女性优先考虑工作还是自己的幸福吗?毕竟,历史上一些知名的父亲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只是没有受到如此公开的谴责。然而,这种谴责的冲动仍然存在。

“我写这部作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对离开孩子的母亲有这种谴责的冲动。”戈麦斯·乌尔塞斯写道。

article_img

左图为《遗弃者》,右图为本书作者贝戈尼娅·戈麦斯·乌尔塞斯。(图片来源: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官网)

《观察家报》认为,这本书以丰富生动的笔触讲述了母亲身份永恒的“推拉”效应。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戈麦斯·乌尔塞斯觉得,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她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因为她脑子里的写作灵感随时会被孩子们一拥而上的吵闹声冲散。而在没有疫情的日子里,外出工作了一天的她内心非常渴望与孩子们相处,以至于她“跳下了开得太慢的城市公交车,考虑用其他方式回家(坐出租车?像疯了一样在街上奔跑?),这样我就可以多挤出3分钟或7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出差期间与孩子们分开时,她会在酒店房间里啜泣,但同时她也承认,“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穿着睡衣,不用为孩子们做晚饭”,她会感到一阵愉悦。

“在我最近读到的作品中,很少有作者能如此准确地表达出这样的感觉:爱孩子爱到几乎无法呼吸,但有时又渴望逃离,”《观察家报》书评作者加比·辛斯利夫写道,“那种再煮一锅意大利面、再读一遍睡前故事你就要爆炸的感觉,但你知道自己会一遍又一遍地做这些事情,因为很多时候,这就是做母亲的意义。”萦绕在本书中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些遗弃孩子的女性没有这种责任心?她们是认为做母亲会影响她们发挥创造力?还是因为在不受传统束缚的圈子里活动,所以让离开变得更容易?她们中的一些人是否在那个女性注定要成为母亲的时代懵懵懂懂地成为了母亲,直到为时已晚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孩子会过得更好?

书中的一些故事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小说家穆里尔·斯帕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父亲分离后,将4岁的孩子留在非洲,托付给修女照顾,然后自己搬回了英国;又比如YouTube上的一位网红博主,她公开收养了一名中国儿童,然后在发现情况不像她想象的那样时,又偷偷将其送回了领养机构。《观察家报》称,正是因为作者将这些故事与对母性内疚和评判的日常反思交织在一起,才使这本书成为一幅吸引人的肖像画。它不仅描绘了那些离开的人,也描绘了那些留下的人。作者试图以慷慨和开放的态度回答那个仍然困扰着她的问题:什么样的母亲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由于戈麦斯·乌尔塞斯笔下的大多数例子是历史人物或远在天边的名人,或者安娜·卡列尼娜等虚构人物,她们已无法回答上述问题,因此大部分谜团仍未解开。不过,《观察家报》指出,将这些本应是骇人听闻的故事放在当代母亲所熟悉的背景下来看,还是有些启发意义的,因为现在的母亲们每天都要在工作和家里的婴儿车之间,或者在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之间挣扎,从这些“坏妈妈”的故事中,女性们多少也能瞥见自己的影子。

(编辑:唐快哉)